您现在的位置: 冬凌草 > 冬凌草产地 > 正文 > 正文

济源市现代农业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12 14:07:3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日新月异的镇村环境,水清岸绿的黄河沿畔,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仲夏时节,记者在济源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所见所闻,大美济源乡村振兴的新气象跃然眼前。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施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年丰收,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济源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地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现代农业更加高效“收割机割得又快又干净,机器后面几乎看不到麦穗。”6月2日,在济源梨林镇沙东村,几位村民坐在地头,说话间,饱满的麦粒已哗哗流进了机仓。虽然不是我省的粮食主产区,但济源依然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济源建立健全了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耕地分类管理,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分别达65.19万亩、2.46亿公斤,分别增长了1.2个、5.5个百分点,为20年来最高,圆满完成了省厅下达的2.35亿公斤的粮食生产任务,优质小麦比重高达40%以上。不仅“粮袋子”充实,“菜篮子”也同样充盈。济源的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蔬菜制种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饲用玉米、中药材、烟草等产业也都在快速发展。粮蔬生产增产增收,畜牧业发展牛欢马叫。年,济源的生猪产业加快恢复,不断有重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或是落地投产——双胞胎集团60万头生猪产业链暨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项目签约,广西扬翔集团与瑞星猪场合作的1.6万头母猪场已投产,存栏达1.2万头……为了支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济源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万元奖励资金,对0头以上高标准养猪场进行奖补,年出栏达41万头、存栏达34万头,顺利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此外,济源的奶牛产业也在持续增强。禾牧然头奶牛观光牧场已投资1.4亿元;大峪镇伟恒万头奶牛场投资1.4亿元,购进奶牛头;肉兔产业则完成了年出栏10万只肉兔的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各种惠农利民政策接踵而来。为给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支撑,农业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在年先后协助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发放贷款3.94亿元;通过政银担“三位一体”的支农模式发放贷款万元;与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打通了乡村振兴“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在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济源的产业融合更加紧密,现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0家,已成为济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与此同时,一大批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济源冬凌草”“咿啦兔肉”“云翠丰园”等入选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济源核桃”“济源冬凌草”等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村治理更加有效6月20日,济源王屋镇愚公村的“毛虎山居”农家乐,又迎来一拨客人。老板张毛虎笑着说:“这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哪!没有家门口的好风景,就没有俺这好‘钱景’。”为了让农村“老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济源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仅在年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5万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2%,连续四年实现卫星遥感零火情目标。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越来越美,济源的美丽乡村也越来越多,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美”乡村总数已达59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5个。承留镇卫福安村的张大娘颇为自豪:“以前俺村不通路就是个穷窝窝,现在一到周末好多人来俺村旅游呢。”随着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济源的农村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年度清查,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5.7亿元,较年增加1.43亿元;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9.72亿元,较年增加5.45亿元,既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继续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抵押担保贷款。济源积极引导集体经济基础好的村开展集体资产抵押贷款试点,为承留镇花石村办理贷款万元。以此为杠杆,一举撬开了花石村的发展新篇章。花石村已经由一个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现在名动中原的明星村。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济源持续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在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占97%的基础上,年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已达%,其中59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元、增长6%,居全省第二位。

------------------------------------------------------------------------------------------------

想了解更多稳评新动态及近期稳评培训请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cd/1053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冬凌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