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冬凌草 > 冬凌草产地 > 正文 > 正文

森林河南bull电子时报第27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4 16:33:00

年第27期(总第27期·年12月17日)

本期提要

★头题:济源、修武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地

★次题:开封市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观摩会

★三题: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作客”巩义黄河湿地

★四题:森林河南系列报道之见“木”又见“林”青山化金山

要闻(林业大事荟萃)

济源、修武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地

12月16日,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董事会主席赵树丛,广东省副省长张光军、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等出席昨天上午举行的开幕式。

本届森林旅游节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本届森林旅游节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粤森林,悦生活”,主要活动包括全国森林旅游风光展示活动、森林旅游产品推介会、首届中国——东盟森林旅游合作座谈会、中国森林旅游论坛等。

开幕式上,为24个新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6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28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授牌。其中,济源市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修武县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报道员瞿潇季子敬报道)

附:

新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名单

新命名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名单

新命名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名单

新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24个)

河北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西安泽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辽宁瓦房店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

安徽老嘉山国家森林公园

安徽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罗霄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湖南太白峰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西狮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西龙峡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川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新疆果子沟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墨江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河北怀来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敖伦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达勒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碾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札林库尔国家森林公园

新命名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6个)

浙江省衢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河南省济源市

湖南省郴州市

广西自治区贵港市

四川省雅安市

新命名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8个)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迁西县

山西省安泽县、沁源县

江苏省句容市

浙江省桐庐县

安徽省太湖县

福建省武平县

江西省资溪县、大余县、婺源县

山东省诸城市

河南省修武县

湖北省竹溪县

湖南省洞口县、吉首市

广东省广州增城区、连南县

广西环江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

四川省平武县

贵州省江口、独山、水城县

内蒙古森工莫尔道嘎林业局

长白山森工汪清林业局

快讯(八方新闻速递)

开封市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观摩会

12月14日,开封市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观摩会。市长高建军带队分赴杞县和尉氏县,就今冬明春国土绿化工作进行观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翟中州、副市长王玲、市政协副主席张晖、市政府秘书长申建立、市农林局局长曹晓伟,全市各县(区)县(区)长及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近80人参加。

高建军一行来到郑民高速杞县下站口、开港大道与尉氏县北三环交叉口附近,观摩杞县和尉氏县国土绿化工作开展情况,并深入港尉新区尚王村,实地查看该村庭院花园化工作成效。

观摩会现场

现场观摩结束后,在尉氏县召开座谈会,市农林局及各县区国土绿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王玲要求,一要把握时间节点,12月底前完成土地流转、绿化公司确定、苗木预定等基础性工作,为春季造林奠定扎实基础。二要绿化美化相结合,高标准做好市通县区生态廊道绿化及沿线村庄立面改造、环境整治。三要一举达多效,国土绿化要和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示范带、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国土绿化来提高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提升群众生态文明意识。

高建军强调,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抓国土绿化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抓高质量发展、抓民生改善、抓形象提升的意识,强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开封市开花结果。要高度重视,把国土绿化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切实担负起国土绿化的政治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要突出重点,把握好土地流转、社会化运作、苗木落实、资金保障、违建拆除、整体谋划、管养管护等工作重点,持续发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树立经营城市、经营资产和资本运作意识,提高融资能力,统筹做好国土绿化与“四水同治”、脱贫攻坚等工作,打造良好生态环境,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报道员兰豪周鑫华摄影报道)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作客”巩义黄河湿地

近日,巩义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护中,连续观测到1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为迁徙鸟类,主要在长江以南越冬。资料显示,黑鹳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减少,目前只有只左右,其中我国现有只左右。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在年首次观测到1只,今年6月观测发现39只,而巩义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次现身11只,不啻于一个“惊喜”。

此次在巩义黄河湿地发现迁徙的黑鹳,充分表明巩义黄河湿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的飞来,不仅有力彰显了巩义市近两年来湿地生态保护的良好效果,也用事实证明,只有恢复了绿水青山,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为保证候鸟迁徙的安全,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监测及巡护力度,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报道员李沛原摄影报道)

森林河南系列报道

见“木”又见“林”青山化金山

——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

●李运海陈慧●

关于森林,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比喻: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森林的诸多重要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统林业只注重林木、果品等单纯的林产品产出,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新近出台的《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林业要从林木经营转向森林经营。实现这个转型,核心是要做到从专注个体到整体布局经营理念的转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把森林整体当作一个生态系统去看待、认识、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果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充分利用森林附属的各类“非木资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综合效益,促进新时代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非木资源”也生金

“现在搞林业,再也不能光盯着树干那一点,仅满足于林木的加工生产。”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李继东博士直言。为了保护本就不足的森林资源,我省严控每年的林木采伐限额。何况,全省超过八成的乔木林都是中幼龄林,也“无材可出”。

森林里,不仅有树木。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依托森林资源,生产木本油料、干鲜果品、食用菌、药材等非木林产品,开发生态服务产品,都可以创造出巨大效益。

开发利用“非木资源”,我省自然条件优势明显,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河南地处气候南北过渡带,雨热同期,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山区植物品种丰富,开发潜力大。“我省有1亿人口,不愁温饱之后,老百姓还想吃上绿色的森林食品,用上安全的保健品,出去看看山林风景,市场空间很大。”李继东说。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各类非木林产品生产、加工制造总价值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不过,木本油料、森林食品、林药等非木林产品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很多干鲜果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周边产品开发不够,资源利用率低下。

省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巍认为,从林木经营转向森林经营,要让各类“非木资源”活跃起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绿色产业崛起、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唱好“林下”这台戏

口哨一吹,林下上万只鸡如同听到口令一样,向主人奔去。47岁的养殖户汪根笑容灿烂:“这片林子就是我的‘聚宝盆’。现在鸡蛋价格高,散养鸡也抢手,今年赚60万元没问题。”

汪根是新县沙窝镇吴湾村人,原先靠伐木运木挣钱。后来,当地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伐木,他一下子失了业。年,他承包了村里的亩山林搞林下养鸡。“不砍树也能致富,一举两得。”汪根说。

发展林药、林菜、林花、林菌、林茶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以短养长、长短协调,既护林又富民,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目前,我省林下种植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5%,年产值亿元左右,发展空间很大。

一些特色突出、品质优良的绿色品牌脱颖而出。新密的金银花、栾川的连翘、济源的冬凌草、方城的裕丹参、嵩县的桔梗等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认证,许多林下经济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但总体来看,我省林下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小型散户多、成规模大户少,“大路货”多、特色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等问题,亟待从配套政策、融资渠道等方面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

《规划》提出,到年全省林下种养面积达到.47万亩,利用林地面积提高至26%以上。

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王胜文表示,林下经济要整合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做强精深加工,用10年时间培育21个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化集群。

森林康养待升级

变砍树为看树,化“风景”为“钱景”,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

生态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逐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时尚消费和必需品。据统计,我省去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1.2亿人次,相当于每个河南人都体验了一次森林旅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作为森林旅游的升级版,具备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按下“快进键”。因为能集聚带动养老、养生、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个相关产业,森林康养产业潜力巨大,被寄予厚望。

全省首个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的鄢陵就是一个生动案例。从“卖苗木”到“卖空气”“卖生态”,鄢陵全域旅游业和养生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我省提出,将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浴、森林休闲、森林度假、森林体验、森林保健、森林养生、森林养老、森林疗养和森林食疗(补)等森林康养产业。

目前,我省已有云台山、宝天曼、龙峪湾等29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在樊巍看来,我省森林康养产业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体验设施缺乏;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还停留在农家乐的档次上,配套不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武奇介绍,省林业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我省的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提升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到年,包括国家级、省级在内,全省森林康养基地将达到个。

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不能千人一面,要综合考虑交通、区位、景观等要素对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差异化的特色生态服务产品。

万丈高楼,始于基石。不管是发展林下经济,还是开发生态服务产品,前提都是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好、经营好,夯实绿水青山这个基石。(原载《河南日报》年12月14日头版,作者李运海陈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cd/5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冬凌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