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银翘解毒液的临床适用人群。
银翘解毒液方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的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荆芥油、薄荷油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方中重用金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毒,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油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油、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油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银翘散被誉为“温病第一方”,属辛凉解表剂。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等,是治疗风热表证的代表药物。临床上以此方作为底方,加减后治疗很多温病,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银翘散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因为也常广泛用于治疗其他外感热病。而银翘解毒液与银翘散相比,提取了具有解表功效的荆芥油和薄荷油,更增加整个方剂的解肌散表之效。
因此银翘解毒液适合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病症。同时可用于温病范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急性喉头炎等属外感温邪,有肺卫症者。
具体疾病治疗方法如下:1、治疗风热感冒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复方氨酚烷胺片+草珊瑚含片
联合解析:银翘解毒液疏风解表,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初起,也是银翘散最常用的功效;
复方氨酚烷胺片为氨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咖啡因、人工牛黄等组成的复方制剂,配合银翘解毒液治疗风热感冒,可快速缓解头痛、发热、流涕等症状;草珊瑚含片疏风解热、利咽止痛,含服能明显缓解咽喉疼痛的症状。
2、治疗小儿发热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贴
联合解析:银翘解毒液清热解表,疏风散热,且成分中无朱砂等有毒中药,安全性高,适用于小儿退热;布洛芬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常用于头痛发热,滴剂适用于婴幼儿,剂量更容易掌握;外用退热贴,辅助降温。
3、治疗小儿口疮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多种维生素咀嚼片(儿童型)
联合解析:小儿口疮是小儿口腔不卫生造成的舌尖或口腔粘膜发生的病变,多因小儿口腔局部黏膜破损所致感染。使用银翘解毒液可清热解毒,且现代研究发现银翘散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小儿口疮;给小儿适当的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促进口疮的愈合,并能提高小儿抵抗力。
4、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对乙酰氨基酚栓
联合解析:小儿口疮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现代研究发现银翘解毒液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在体内也表现出明显减少病毒引起的死亡,其清热解毒的特点可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抗病毒及退热治疗;外用开喉剑清咽利喉、消肿止痛,能明显改善小儿口咽部疱疹及溃疡所致的疼痛;小儿因手足口病发热时,可外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有效降低体温。
5、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蒲公英颗粒+复方冬凌草含片
联合解析: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中的风热乳蛾的范畴,为热毒搏结于咽喉而成,一般表现为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困难、咳嗽有痰等。口服银翘解毒液既能祛邪外出、又能芳香辟秽、解毒利咽,能有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蒲公英颗粒清热消炎、解毒散结,可增加银翘散清热解毒的功效,改善扁桃体肿大状态;含服复方冬凌草含片,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可咽部改善干燥、灼热、疼痛症状。
6、治疗荨麻疹联合用药:银翘解毒液+氯雷他定片+丹皮酚乳膏
联合解析:荨麻疹在中医中称隐疹,属风热束表,其发作迅速,瘙痒明显,恶风,遇热加重,遇冷症状减轻。口服银翘解毒液疏风清热、祛除外邪,药理研究显示其能增强炎灶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能力,对多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联合服用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能起到镇静、缓解瘙痒的作用;外用丹皮酚乳膏抗过敏、消炎,有效缓解荨麻疹瘙痒的症状。
除了上述应用外,银翘解毒液还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水痘、小儿急性颈淋巴结炎、散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初起、产褥感染和药物性皮炎等辨证属外感风热毒邪型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也证明了银翘解毒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值得推广。
注意事项银翘解毒液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毒邪病症的治疗,对外感风寒邪症皆慎用银翘散方剂所适应的温病初起证,临床表现有无汗、恶风寒、头痛、咳嗽、脉浮等症,与外感风寒证颇为相似,常易误辨。但银翘散证尚有明显的发热,轻微的恶风寒,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症。与外感风寒证迥别,切不可误用。
行业整合营销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cd/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