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81.html跟着八仙的脚步探访隐世不出的历史山川回到乡村,常听到有农民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能过上神仙一般的日子。神仙的日子啊,做梦都羡慕,想想都欢喜。他们说的神仙,指的就是八仙。在我国的游记名著里面,提起西游记,可能人人皆知,提到徐霞客,就有可能会差一点,提到东游记,就有可能人人皆不知了,即便你可能有听说过这个书名,有没有看过,也是个问题。今天的年轻人,打游戏可能没有问题,提到八仙,大概就不会比知道犀利哥,不会比流浪大师沈巍沈先生更多一点。但是,即便是流浪大师沈巍,也得承认,论流浪的话,八仙是他的老祖先。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都长有一颗流浪的心呢?就连闻名天下的苏东坡人也写洗儿诗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你看苏东坡也与我们普通老百姓并无二致,也希望儿孙一辈子平平安安有福气,傻儿吧唧的却功名富贵啥都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八仙的一个故事——上洞八仙是民间老百姓最喜欢的神仙,八仙的名字分别是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但在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一说到八仙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知不觉笑开了颜,嘴角上翘,眉梢扬弯,眼神放光,心儿变软,日也丽,风也暖。这是我们民选的神仙呀——这八个神仙分别代表了这个世间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种人员,也代表着易经里面的乾坤震离艮兑巽坎,也是八种民本文化的符号外显。为什么会这样喜欢呢?因为在潜意识里,成为八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写照、人生理想,八仙就是我们抵达自由且自在的典范。话说这一年初夏时分,红日西坠,彩霞铺天,眼看天就快要黑了,在秦岭东来余脉与大别山北上地脉交汇之地,南阳盆地东北边缘,大乘山檀香缭绕,大乘寺木鱼声声、诵经不断,间杂钟磬悠扬,大约是到了晚课时间。一行人沿着花溪岸边和尚神铺就的石板路,叽叽喳喳,指指点点,东游西逛,来到了大乘寺前,一位白胡子老头说,各位各位,安静安静,这天色已经向晚,我看见前边有一座寺院,不如我们去借宿一晚,在此地盘桓两天,找找道家在此地的遗迹,凭吊一番,听说有处太古石,我们也好去找找看看,看看到底是和谁有缘。大家都说好啊、好啊,还是张老想得周到。一个幼童模样的人跑上台阶说你们稍等,我去叫门,他跑到紧闭的门前,砰砰砰,砸响了红彤彤大门上的紫铜兽环。一个小沙弥打开门,探出一个小脑袋。弄啥?借宿!小沙弥张望一下,嗯?这群人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贫的贫,贱的贱,瘸的瘸,傻的傻,还有一个穿官服,貌似一个唱戏的,这是一个什么组合呀?寺中不留女客,如果上香,明日请早吧!童子回来一讲,大家一商量,不让借宿啊,得,那我们就在门外凑合一晚上吧。于是,他们找几块石头,在寺门外东边白果树下支起个锅灶,做起晚餐了。老方丈下了课晚,看见门外浓烟滚滚起,夹着火星子冲天而上,这是谁在山林中生火呢?小沙弥禀报说刚才外面来了一伙人想要借宿,我看这群人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贫的贫,贱的贱,瘸的瘸,傻的傻,还有一个穿官服,貌似是一个唱戏的,就说寺中不留女客,如果上香,明日请早吧,把他们拒绝了。他们就聚在门外不走,准备歇息一晚上,明日也好早点进寺上香。老方丈说,这样处理没有毛病啊,走,我过们去看看,得让他们处理好烟火。老方丈到了寺院门外一看,我去,这是什么火这么厉害,把千年古树都熏的瑟瑟发抖了,书皮都烧焦了一大块。各位施主,行行好吧,别在烧了,再烧就把千年古树烧坏了!一个大汉说怕什么呀?要是烧坏了我们赔你一颗也就是了。老方丈说,不行啊,这棵白果树都长一千多年了,谁能赔得起呢。你们不就是想借宿吗,你们带有女眷实在是不方便。要不这样吧,我给你们介绍个去处去住宿,想住多久都可以了。从这里向东南一里地,有个小山嘴,过去向东五里,有座小寺,房舍虽然有些破旧,遮风挡雨也足够了,现在空着没有人住,我把钥匙给你们,你们想住多久住多久,走时候把里面收拾好就行了。我再送你们一筐稻谷,一筐红薯,二两盐巴,你们去哪里寄宿行不行啊?怎么会不行呢。八仙多好说话呀。于是找一个小沙弥引着路,众人去往小寺了。走过一座小桥,是一片平地,一个大汉说:这块地半沙半土半红半黄,适宜种红薯,立春种立冬收,一亩能收一万斤,芒种种霜降收也能收获五千斤,今晚红薯种下去,明天就能吃叶子,若是遇上饥荒年,把这些藤蔓剪节去插穰,一亩地能变成三亩地。小沙弥一听,这个大汉白长了恁大个头子,原来是个胡言乱语的大傻子。照他这么算,一亩小麦才一百来斤,种红薯一亩能抵百亩地。大家继续往前走,遇见一个协助打理大寺庙产的佃户农夫在石臼里面舂稻米,一位公子说:我们每吃一粒米,农夫就要忙一季,一道水坝闸在此,靠边修个小水渠,引流山泉种稻米,坝下装个小水车,利用流水做动力,自动舂米不费力。小沙弥撇撇嘴,心想就会动动嘴皮子,说的倒是有道理,反正吹牛不报税,也是何不食肉糜。又往前走,看见一块大平地,那位戏子打扮的人说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事醒儿能传家:此处适宜做茶园,一饮一啄品悟禅;口舌生津人长寿,接人待物见风华。小沙弥心说,这个人是酒店街的曲子,入戏了。再往前走。大家纷纷口占作诗,白胡子老头说:此坡向阳且多雨,岁岁年年生灵芝;驱邪祛秽防疫病,人人添加免疫力。童子说:此林树高多枯枝,百样蘑菇齐聚集。采来绰水常晾晒,强身健体属第一。那个瘸子说:山间崎岖路不平,游客香客不见踪;有朝大路连山顶,当来千千万万人。侠客说:不负春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此山养此身。终于到了小寺,做好了饭,大家说仙姑,你弄一道好菜让大家尝尝,那位村姑四下一打量着指着小寺对面的山坡说到:四月春韭香味浓,食罢人人气血通;营卫阴阳百骸周,助人还阳立首功。此山韭菜甚好,给大家用韭菜做两道小菜尝尝。小沙弥眼一花,只见桌子上就多了两道菜,一个是光油油青丝丝的韭菜,一个是香喷喷绿糊糊的韭花,香气四溢,味道销魂,差点能把人的馋虫儿都勾出来了。乖乖隆地咚,这帮家伙是神仙还是妖怪啊,小沙弥连着咽了好几口口水,吓得连滚带爬的跑回大寺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寺的和尚起床一看,门口东边白果树下烧焦的部分,又从傍边长出来一颗小银杏树,人人称奇,赶忙禀报老方丈出来看看,大家这才知道他们是遇上神仙了。根据神仙的长相判断,这是八仙来了呀。赶快找到小沙弥细问情况时,小沙弥把神仙的话一铺一盘重复了一遍。老方丈急忙找纸找笔把这些话记录了下来,和八仙赔树的事情记在一起,镌刻在一个石碑上,据说,在早年间还有人在寺院的东河铺设石桥的石碑上还能找到这些记载,说是东晋时期,如何如何,真宗年间,如何如何,后来改修水泥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这些石碑都不见了。以后五百年,有一个次受灾了,粮食不够吃,新成立的社旗县种了八十五万亩红薯,使家家都能吃饱饭,人人都不饿肚子。下江曼子们也知道这里人大方,都跑到这里来要饭了,也有故事说,是下江曼子知道这里有宝,化为要饭的来打探情况,将宝贝取走了。传说不可轻信,口口相传,人人加工,难免有失原貌,但是现实总在印证的传说却也未必无因。有一年,在社旗山陕会馆门前,我看见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摆着一个地摊,卖金蝴蝶,木灵芝,草灵芝,或五毛,或一元,有人讲价钱,她就扒拉起裤腿露出两条结痂了的“血怖惏”给人看,说我这个年龄了,还要爬到霸王山白龙寨悬崖峭壁上采草药,容易吗?不容易呀,你不要给我讲价钱。大乘山盛产灵芝,山楂,冬凌草,柴胡,血参,杜仲等等近千种中草药。近些年成千上万人去采山芝麻叶,采山韭菜,采黄花菜、拳菜,采蘑菇。大家缺这一口吃的吗?不缺。无非是找个理由上山来转一转,看一看,走一走八仙做过的路,体验一把做神仙的欢喜。我因为一个特殊原因,几乎每年都能喝到山里的大叶青茶,或者牛头棵茶。我从山里起回来的雪见草、枸杞和蒲公英,荫长了好多棵,在小花盆里长得密密麻麻,冬凌草和三七郁郁葱葱。只有肉肉的瓦松不肯下山生活,不肯在他处安家。有一年,我在山上采来野菊花,晒了两席,装了一个菊花枕头,治疗颈椎病和偏头疼很有效果。今天,就在大寺门口,每个卖香的摊位上都还摆放着一些灵芝出售,一捧大小的灵芝,只售价十元,真是太便宜了啊。这里是八仙来过的地方、呆过的地方,这是八仙点化过的地方,这是一座宝山啊。如果有三十个评论,就接着往下写白龙寨巨龙腾飞。乡村创业顾问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pz/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