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海涛成利军两年前乘坐卫星遨游太空的济源冬凌草种子,今年喜获丰收。11月23日,济源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室主任田瑞昌正在试验田里采收冬凌草种子,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上过天’的冬凌草跟普通的就是不一样。”冬凌草主要生长在以济源为主的河南省太行山区,茎叶可入药,因其冬凌草甲素高,具有清咽利喉等功效,被誉为“神奇草”和“中药里的盘尼西林”。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济源冬凌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济源市对冬凌草不断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全市冬凌草种植面积增至5万余亩,成为我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济源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可为农民增收多万元,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为产出更高质量的冬凌草,年4月济源农科院精心选育了40克冬凌草种子,搭载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进行航天试验。田瑞昌介绍,目前来看,经过航天试验的冬凌草和普通品种有较大差异,显现出株型紧凑、秆茎粗壮、植株高大、叶片增大增厚、体重增加等优点,其中一株的秆茎总高度已经超过了2.8米,普通冬凌草的高度一般为60厘米左右。济源市农科院院长尹国红说,今后将进一步采取聚合、杂交等方法,力争培育出更好的冬凌草品种,使冬凌草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加高产高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tx/1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