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支持济源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二十五条措施》,从支持济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质量强市、知识产权、标准引领、商标品牌、粮食安全等五大战略、建设智慧监管体系等7个方面共25条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市场监管职能,全力支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支持济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更大力度的激励和支持政策,争取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范围,构建全国一流水平的准入准营环境。2.支持济源注册登记自助一体机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3.支持济源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深化简易注销改革,便利市场主体快捷退出。鼓励探索实施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4.支持济源大胆先行先试,指导济源优先承担更多有利于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国家级、省级市场监管工作试点城市。赋予济源示范区地级市市场监管工作管理权限,依法下放、授予或委托济源示范区实施一批有利于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市场监管领域管理权限。5.支持济源创新强化小个专党建工作,扩大小个专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建设,指导创建、申报“小个专”标准化党支部省级试点和非公党建省级示范点,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济源民营经济发展高质量。实施质量强市战略6.支持济源深化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健全质量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质量宏观管理指标体系,支持济源开展钢产品、金银珠宝制品、饮品、纳米材料等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支持济源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持续提升质量供给水平。7.发挥济源在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产业领域的优势,鼓励更多济源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推动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8.支持济源依托优势产业和区位辐射优势,在金银珠宝制品等领域筹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打造质量技术公共服务高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9.支持济源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指导济源优势产业和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知识产权推广与运营,促进重大发明专利产业化。10.支持济源建设河南省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全省范围内独具特色的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一体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品牌。11.支持济源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财政补偿专项资金,拓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运营与产业深度融合。12.支持济源优势产业的高价值专利申报中国专利奖和河南省专利奖,帮助指导济源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和省级知识产权强企的培育工作。13.支持济源开展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园)区建设,实施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和预警制度,推动产业专利技术的集成、突破和储备、流转,促进优势产业形成专利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商标引领战略14.支持济源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等方面积极探索经验,帮助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5.支持济源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济源优势产业和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争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6.支持济源优势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领先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并自我声明,成为标准“领跑者”,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17.支持济源大力推进商标战略,指导开展驰名商标申请认定,积极鼓励文化旅游、美丽乡村、知名餐饮和金银制品、饮品、特色农产品、冬凌草、中药材加工、中医药等产业产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打造金字招牌。18.支持济源开展国家层面地理标志促进工程,指导加大培育力度,帮助济源特色产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地方特色产品附加值。19.支持济源进一步加快发展商标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援助等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建设规范的网上交易平台,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商标资源渠道,提高商标资源使用率。实施食品安全战略20.支持济源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支持济源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着力健全绿色生产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21.支持济源探索整合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资源,高标准建设食品安全综合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检验和风险研判能力。22.支持济源实施饮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导济源饮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助力济源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帮助济源饮品产业打造中国饮品产业发展新高地。建立智慧监管体系23.支持济源强化“互联网+市场监管”,支持济源在市场监管领域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分析等先进信息化科技手段,打造贯通市场监管全领域、全链条的一体化信息化监管平台,推动实现智慧监管。24.支持济源强化综合监管,指导济源健全完善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机制,指导济源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指导济源推进物联网、图像识别、电子证照等先进技术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应用推广。25.支持济源强化创新监管,支持济源探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修复,进一步扩大修复范围、拓宽修复渠道,指导开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撤销登记,指导济源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支持济源开展产品伤害监测、缺陷产品召回等工作。
一起点赞+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tx/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