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本报记者樊霞成利军在济源克井镇枣庙村,几乎家家地里都“种草”,这种草叫冬凌草。“春夏秋,叶肥枝茂;冬季,周身冰凌,薄如蝉翼,故名冬凌草,其所含甲素乙素对上呼吸道菌株有较强杀伤作用。”这是济源当地不少史志上对冬凌草的记载描述。“俺村‘卖草’有两个渠道。”11月1日,枣庙村冬凌草种植合作社主任原战胜指着仍然绿意盎然的冬凌草告诉记者,一是收割下来后直接卖给药厂。“俺村特殊的土壤结构是种植冬凌草的最佳地方,冬凌草甲素含量很高,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引得药厂纷纷前来采购,光今年9月份,就有省内外十几家药企的负责人来考察。”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村冬凌草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亩,并辐射带动周边村,总面积已达余亩,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冬凌草标准化生产园区。“另外一个渠道是卖冬凌草茶,俺村现在也开始加工冬凌草了。”原战胜自豪地说:“以前俺村论斤卖草,现在是论克卖茶了。”该村依托省中医学院、市农科院,建成了冬凌草品种植园区,并上了一套炒茶设备,“打包、分装、炒茶、品茶等‘一条龙’,冬凌草青炒茶很受欢迎。”由“种草”到“卖茶”,枣庙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增收。年,仅大棚使用费一项就增加村集体收入11.45万元,为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并带动群众增收超25万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yf/1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