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愚公故里济源,人们印象中的工业、旅游城市,近年来,凭着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把一粒粒小小的蔬菜种子,滚动成一个带富一方、享誉全球的大产业,成为蔬菜制种行业一朵璀璨夺目的“国际花”。
王屋山连绵起伏的山岭,把土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地块。三夏时节,路边高低起伏的田地里堆满了油菜一样的作物。在王屋镇柏木洼村一处收割现场,济源绿茵种苗有限公司的外销人员正通过视频向加拿大的客户报喜:外销员:嗨,杰克!马上就要收割了,你看,长得多好,多饱满呀!杰克(国外客户):太棒了!非常期待早点接到我的种子。田地里看起来像油菜的作物,就是村民们精心繁育的十字花科种子,老百姓亲切地叫它白菜种子。别看这貌不惊人的小小种子,却牵动着济源多个村庄的1万多农户。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侯卫华:从全国来讲,每三颗大白菜就有一颗种子产自济源,这个大白菜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因为这个青菜类它都属于白菜这一种。济源绿茵公司总经理王国强:但从种子量上讲,我们国内要占到三分之二,国外占到三分之一。我们现在是68家客户,国外占到47家,日本、韩国,包括欧盟这边比较多。韩国的泡菜,日本料理,欧美西餐中的蔬菜,都离不开济源的种子。每年春天开遍愚公故乡的黄色花海,已悄悄成为绽放在国际蔬菜种业领域的“国际花”,是济源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创造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济源在蔬菜制种行业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打破了发达国家在高端蔬菜种子上的垄断局面,为民族种业锻造“中国芯”提供了难得的范本。我叫“小白”,是一粒普通的白菜种子,我的家在王屋山下,黄河之滨。这里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多地少,但高海拔,温差大的优势,却是我“小白”家族蔬菜制种的天然乐园,小伙伴儿,你知道吗?育种机器人小白介绍,上世纪70年代,这里就建起了良种场,成立了种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成员吕红豪:我们这个团队在方院士的带领下,也是考察了全国很多个地方,后来发现还是这个地方。十字花科制种,它比较特殊,温度也不能高,也不能低。雨季呢要来的时候要合适,还有非常好的隔离条件,非常适合制种产业。济源南依黄河,北靠太行,簸箕状地貌形成的小气候,让这里成了蔬菜制种的福地,济源也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在柏木洼村收割后的土地上,露出一条条黑色的软管。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告诉记者,这是政府为繁育基地配建的水利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滴灌有几大好处,第一个就是省水,要是不用滴灌的话,一亩地大概是50方水浇一次,用滴灌的话就是30方。第二个是病虫害少,第三个没草,第4个是种子质量高。优良的种子对土壤湿度有严格的要求。为保证灌溉用水,济源市政府先后投入近4亿元建设了王屋山供水工程和布袋沟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种必需的水源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土地和水源只是良种繁育的基础,在国内甘肃和云南的一些地区,气候环境条件有些比济源还好,制种业却没能发展起来,济源绿茵公司总经理王国强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更为重要:恶意抢购别人的种子等等,这种环境不太好的话,现在就是大家都不愿在那边做。我们这边是非常注重这个信誉的,要做不好的话我们公司也做不下去,种子给人家保护不了,哪个客户还愿意跟我们合作,肯定不会。我国的良种繁育,普遍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接订单,提供技术管理服务,交由农户种植。本来是一条多赢的链条,然而,每到收获季节,一些不法商贩私下联系种植户,高价把种子买走。链条一个环节断了,公司完不成订单,失了信誉,客户也丢了。济源绿茵公司总经理王国强:真正去打击的话确实取证是特别难,农业取证是非常难的。你说太慢了,抓不住人,都等于0。我们曾经经历过抓的住人,人家不承认也没办法。制种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济源市政府要求公安、工商、法院分工明确,制定严密措施,严厉打击私采偷买种子的不法行为,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正是地方政府的精心呵护,济源的良种产业才真正开枝散叶,根深叶茂。继续来听报道:6月的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种植大户翟国祥停下手头的活儿,翻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