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很多顾客都会因牙痛到药店购药救急。虽然在药店无法明确西医诊断,但是对症治疗、缓解疼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尤其是中药治疗的优势明显。
无论是何种疾患引起的牙痛,都可以进行中药内服外用,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牙痛认识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牙本质过敏、楔状缺损等。
其特点表现为以牙痛为主,牙龈肿胀,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或时痛时止,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
中药内服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经经脉络于龈中,故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失调及不重视自我保健等因素有关。
根据具体情况,牙痛分为以下五型进行内服药物辨治。
1风火牙痛表现为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因外感风热而发,故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全身症状。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用药:可选用万通炎康片
用法用量: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或冬凌草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穿心莲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2风冷牙痛表现为阵发性牙痛,因外感风寒而发,故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治宜疏风散寒止痛。
推荐用药:可选用川芎茶调丸
用法用量:每次8丸,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
3胃火牙痛表现为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胃火炽盛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
推荐用药:可选用口炎清颗粒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或银黄胶囊,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或银蒲解毒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4虚火牙痛表现为牙齿隐隐作痛,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有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等,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推荐用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用法用量: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玄麦甘桔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5肝火牙痛表现为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肝火旺盛症状。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推荐用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用法用量:每次3~6克,每日2次,口服。
外治,也要对“证”
在选用中成药外治时,重在分清寒热。风冷牙痛是因寒邪而起,其余证型均是热邪作祟。所以风冷牙痛只能用温药,其余牙痛选用寒药。
1意金黄散取本品适量,用茶水少许调匀,外敷肿胀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火热引起的牙痛。
2冰硼散取食盐水含漱后,用本品外搽疼痛处,每日2~3次。可泻火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火热引起的牙痛。
3辛香止痛吸入剂清洁鼻腔后,取本品拔去套管,把带孔端插入鼻孔一侧内,用手指将另一侧鼻孔轻轻按住,深吸气并改用口呼吸,吸入20分钟,每日1~2次。每支药可用1~3次。
一般用药3~5分钟后,疼痛可止。可芳香行气,活络止痛,药性偏温,适用于风冷牙痛。
4正骨水用棉球蘸正骨水,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若棉球已干,可再滴些正骨水,一般只塞患侧外耳道,两侧疼痛也可塞双侧,经过3~5分钟,疼痛可止。一般寒热牙痛均适用。
温馨提示提醒顾客保持口腔卫生,如果牙齿有问题,平时用漱口水或漱口液护理口腔。日常生活中避免牙齿受伤或冷热刺激。日常可以服用维C含片或咀嚼片,患病或服用中成药期间应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药大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zz/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