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前几天有个妈妈发给我的,说男姐你看人家娃,不喂母乳,也不喂奶粉,老大喝银鹭花生奶长大,老二喝香飘飘奶茶长大的。
我看了视频,还真是,而且孩子没有明显的外观异常,没有大头娃娃什么的。感情以前的那些出问题的奶粉,比奶茶都不如?
说实话,育儿中的幸存者偏差无处不在。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涉及幸存者偏差的有“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日常表达。
很多老人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表示:我们那时候满月就开始喂白米饭不也没事?
我们那时候一出生就喂米汤,黄连水,不也没事?
包括这个,人家两个孩子母乳奶粉都没吃过,靠饮料,不也没事?
我相信这种饮料能把孩子喂胖,因为糖够多。
看下各种饮料里的糖含量,就知道了:
如果只是以胖来判断养孩子好不好,饮料可能真的会赢。
但是大脑呢,身体的各个器官呢,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这是个魔幻的世界,很多人觉得和家里人沟通不了,沟通的定义是“消除双方的信息偏差”。
但是老人家或者这个孩子的父母,认为“挺胖乎的,长的挺好的”就是健康,大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一切正常。
其实我们这些人无论说什么,都没有意义,都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育儿中的无奈之处。
我们无法让错误发生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比如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灌孩子吃饭,别人非要这么做,只要孩子没被灌到气管里引起窒息,对方就不会相信你说的真的有这么严重。
那毕竟都是小概率事件。
作为一个最爱写科普的电商人,因为学医的背景,原来母乳促进会会长的身份,总让我忍不住要劝身边的人尽量母乳,但是只要对方奶粉没出现问题,就会觉得我说的都可有可无。
现在还出现了一出生就喝着香飘飘长大的孩子,看起来“也挺好”,我感觉自己更多无力感了。
这该死的幸存者偏差,能被展示出来的,都是幸存者,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死人不会说话,如果因为这样的方式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也不会拍出来放在网上了。
在百年前最早牛奶喂养刚兴起的时候,因为渗透压配比不对,吃牛奶的孩子夭折率去到半数,但是幸存者永远都是有的。
这就是科普最难办的地方。
总有人说:我没有按照你说的做,不是也没事吗?
这该死的幸存者偏差!
男姐王宛男: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畅销绘本的作者;作为学医的警嫂,我有责任让每个妈妈避免被育儿和生活的谣言所骗;作为最支持母乳喂养的女企业家,我希望带动中国企业善待职场妈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
王宛男男友们,心在一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cd/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