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冬凌草 > 冬凌草用法 > 正文 > 正文

王民官远去的水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2 14:51:27
作者简介王民官原青岛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副巡视员(退休)“饮水思源”的成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表达不忘本的情怀。饮水思源的成语,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意思是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得到幸福或利益时,不能记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读小学时,曾有一篇以“吃水不忘挖井人”命名的作品,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时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表达对先人的感谢与敬佩。现在的人们,除了没有改造过的村庄水源地,一般在农村里,几乎见不到我们小时候那种露天的水井了。记得小时候的大吴村,村里曾有七八眼井,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由于水井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的味道也不大相同。先从村南头的那口井说起,那口井是青砖箍圈,大肚小口,井口有四块长条石盖在井口上。因这口井离村民住的院子比较远,周边没有污染源,水很甜。我家虽然住在村北头,但也偶尔跑老远的路去挑一两担的,感觉比我们家院西北的井水要甜。村中间路西的位置有口井,是在一个半封闭的院子里,到这里挑水要通过几个胡同,但由于来这里吃水的人家比较多,水也比较甘甜。有的时候,感觉吃水还有点儿紧张,甚至出现排队挑水的现象。还记得这口井的井口安有提水的木辘轳,那辘轳上的麻绳一般缠绕两道半,而摇辘轳的铁把手由于用的人多,磨的铮光瓦亮。这口井由于用的年代久远,用石头做的井口有麻绳长年累月磨下的几道凹槽。记忆深刻的是在文革开始时,村里一地主交待,他把一支手枪藏匿在了井底。结果公社和村里的民兵把井水淘干,捞出一把用纸包裹,抹满了黄油的手枪,还有几发子弹。后来这里成了大队逢年过节宰杀牲口、分米、分面、分香油、分瓜果桃李的地方。由于在这里用水方便,成了做粉条、豆腐的作坊,也是人们常来聊天倒歇的地方。再后来成了村集体企业的厂房,再后来,那口井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家院墙西北面也有一口水井,因靠近旁边的一条水渠,尽管井水量很足,但属于地表水,不大好喝。天旱的时候,井里的水就打得快没有了,还得等到第二天水才渗进来,有了水时再挑。而遇到下雨时,井里的水则渗得比较快,有的时候用手提着桶,都能打上水来。有时用扁担提水时,因不小心脱钩,把水桶掉井里,然后去邻居家借来有十几米长的木棍做成的捞杆,把水桶再打捞上来。经打捞后的水井,一般也得等待一上午时间才能再挑水,否则里面还有未沉淀下去的灰尘,也不能吃。因靠近村民的院落,雨水大时,地面的水都有可能流进井里,更别说平时刮风把一些枯枝烂叶刮进井里了。小的时候,如果有的时候犯了错误,大人总要说一句,把你扔到西后面井儿里,就吓得不敢说话了。尽管这口井离自家院子也比较近,但总是老远就躲开,生怕真的掉进里面去。虽然这口井的位置不佳,但也是从小吃这口井水长大的,对这口井感情挺深。在村北头的那口井与村中间的这口井大小差不多,由于是在关帝庙的门口,南边隔条马路才有住家户,所以井水也比较好吃。这口井也安有提水的辘轳,是个小口,不仅在厚厚井口的石头上有深深的几道凹槽,而且,在井口的旁边有一个用石头做的饮水池,在石头池子的底部边缘,留有石孔,塞上木塞,灌满水就可以给归来的牲口饮用。那个时候,看着大人们摇动辘轳提水、倒水,而那个水桶则是用柳条编织的,挺结实耐用。那辘轳飞快地旋转,也常常想去试试。特别是到了冬天,结冰后,井口上的冰又厚又滑,一般是不准小孩子走近的。在村子西头好像还有口井,也是靠近条水渠。后来,由于村西常年大面积种植水稻,井里的水,也几乎和稻田的水齐平,也不是很好吃,后来便渐渐地荒废了。住在村西头的人家,大都去村南的那眼井里挑水吃。虽然走的路稍微远点,但由于水好吃,也就不在乎走路的远近了。还有就是村东头有一眼水井,是大井套小井,这口井因地理位置比较高,周边都是农田,水也比较甜。但后来由于种上了菜地,化肥、农药用的也比较多,再加上井口大,经常是刮进一些树叶乱草什么的。有一年,村里有个外号叫“洋人”的单身电工,走夜路时,不知怎么就掉井里了,第二天早上有人听见井底有人喊救命,才捞了上来。后来经淘干井水,又重新垒砌,把井口封闭了起来,并在边上盖起了水塔。此后,村里开始铺自来水管道,村里隔一段路就安一个水笼头,后来又都安到了院子里,家家户户打开自来水管就有水,从此就再不用去井里挑水了。在这口井的南面,还有一口井,靠近村里的一家祖坟地,由于长年不用,井口周围杂草丛生,早就荒弃了。只是小的时候,曾记得在大孩子的引领下,一起拨开接近一人高的草丛,只见一条草绿色的蛇在井水面上跑得飞快,吓得再也不敢去那口井的附近了。小的时候,过了年去榆次老舅舅家走亲戚,他们家就住在赵家坡的山圪梁梁上,吃水要从村前的一条小河的泉眼里去挑水。来回一趟走路接近一千多米,还一直上坡。那个时候,看着他们挑一担水回到窑洞里,真的感觉到很不容易。到了这个地方,才知道了水的精贵,挑一担水的不易。小的时候,曾经问过老舅舅,为什么在太原钢铁厂上班好好的,非要回到这大山里来,像这样吃水多不方便。老舅舅说,年时国家困难,压缩工厂规模,家里人口多,回到村里还能吃饱饭,如果全家都在城里,七八口人靠一个人的工资是养不活的。回到村里,自己种点儿地,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好赖还饿不着。像挑水这点苦,在山里人来讲,真不算是什么困难。还记得有一年家里翻盖北屋,因我父亲在寿阳买了些旧木料摆椽,需要拉回来盖房用。一大早天还未亮,我们就起床出发,一直往东山上走,走了有近一天的山路,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放旧木料的寿阳村里。临近天黑时,住的那家后生说去挑担水。出于好奇,于是跟着人家一起去看挑水。这人家挑水用的不是我们平时用的那种大铁桶,而是小于我们正常铁桶的一半,这也是我感到好奇的地方。出了村子,沿着一道山沟一直往下走,现在想想,光那道沟也有一百多米深,在山沟底部,有一个打水的辘轳,而那上面的麻绳不像我们平时用的那么粗,比较细,但辘轳确是一样粗,那麻绳在辘轳是缠了至少也有七八层,那一桶水打上来,也还是有一阵子功夫的,离山沟底井口估计不小于五、六十米。看着人家把水倒进水桶里,真的害怕有一滴水洒到外面。上坡的时候,看人家后生挑着水桶又小心,又稳重,跟着人家走路爬坡都很累,想想当时也能提个小桶帮助提点水回来就好了。回到住处,用热水洗个脸,放在那里第二天还要继续用。洗脚时用了一点儿水,擦擦脚也就算解乏了。想想在寿阳农村,虽然水质香醇甘甜,但吃水竟然是这么困难,这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晚上住了下来,第二天早上吃的是小米闷干饭。我们在家的时候,一般是吃二米饭,即用一半的大米一半的小米混合在一起蒸熟,也挺好吃。但在寿阳吃的小米闷干饭,真的很好吃,那小米一粒一粒的,呈金黄色,金黄透亮,圆润饱满,口感绵甜,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香喷喷的,吃起来,感觉比较大米都要香。据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清咸丰十一年(年),三代帝王师祁寯藻陪同咸丰出游,一路热暑难耐,行路坎坷,来到寿阳神蝠山,顿觉清爽宜人,夜间祁大人吩咐当地乡民为皇帝煮粥消暑,材料用神蝠山黄龙泉水,寿阳小米、方山绿豆熬制。待将粥奉上咸丰皇帝,皇上只见米粒金黄透亮,绿豆晶莹鲜嫩,米汁清香可口,品尝之后,通体舒泰,脑清神爽,连声说:妙!妙!妙!遂赐诗一首。《祁乡贡米》:“溽暑出京下马头,神蝠夜宿松风留,粒粒珍珠黄金米,莹莹绿豆神仙粥。”并将寿阳小米定为《祁乡贡米》每年按数敬献清廷。后来,祁寯藻于咸丰十一年(年)回寿阳家乡探亲时,吃了亲友给他做的小米闷饭,也吟诗一首:《食乡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炊易熟,色黄味甘得土气,梁曰芗萁胜麦菽。”原来,寿阳小米,是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的特产,在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寿阳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哈哈,想不到在这里一不小心,还吃了个名牌产品-寿阳小米。也正是由于这小米的香甜嫩滑,水的甘醇与珍贵,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年在单位上班时,因公去新疆出差,有机会专门参观了新疆吐鲁番市的交河城,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吐鲁番最早的绿洲王国,是西汉时期西域地区车师前国都城所在地。并重点参观了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的“坎儿井”。这“坎儿井”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年挖成,至年时已岁了。这“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把融化后渗入吐鲁番盆地下的天山雪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这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吐鲁番自古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其干旱。吐鲁番植被稀少,因此有植被的地方就会特别受珍惜和重视。有水源,才会有人群;有人群,才会有绿洲;有绿洲,才产生了吐鲁番绿洲文明。可以说“坎儿井”是绿洲文明的源头,孕育了吐鲁番古老的绿洲文明。现在,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裸露在地表外面的水井是越来越少了,人们大都吃上了贮存在水库或深井的水,水的质量也有了保障。尤其是过去氟牙比较严重的地区,也大都与吃地表水或含氟高的水质有关。比如山西人都爱吃醋,这与山西所处的地质结构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与吃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山西煤炭存贮量极为丰富,因此在地表水中,不仅含氟,还含碱,所以要通过吃醋来中和,并不是说山西人从小就爱吃醋,原来是与当地的水土有关。也许,通过饮水方式的改变,吃醋这种生活方式也会有所改变。应当说,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水井出现之前,人类逐水而居,只能生活于有地表水或泉的地方,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中国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现代人要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对自然地下水的利用也要因地制宜,建设好现代化的用水节水设施,在全社会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一滴水光荣的美德和风尚!我们记忆中的水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渐行渐远,远离了人们的视野。想想,随着城市乡村自来水的逐步普及,并由此带来生活的改善和变革,这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

百年征程颂辉煌——第二届“艾尚·青岛杯”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通知

艾尚阅读,惠泽心灵;

艾尚写作,完美人生!

艾尚大语文给孩子最好的语文课!

相约三月,艾尚阅读写作春季开课啦!

暑假,相约艾尚大语文——阅读写作全攻略!

往期精选

,温暖相依

于凌

,你安好,我无恙

花之最美,当属冰凌(原创)

王民官

马莲花开

王民官

冬泳的乐趣

王民官

如果有个院子

王民官

漫说“剪窗花”

王民官

梨花一枝春带雨

王民官

记忆中的“背棍”

王民官

好吃的玉米去哪了?

“冰凌文学”原创作品征稿启事

赞赏作者,鼓励原创

赏金全部归作者稿费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好看吧~▼

冰凌文学作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onglingcaoa.com/dlcyf/8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冬凌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